IC即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相当于两个UASB串联使用,主要由混合区、颗粒污泥膨化去、深处理区、内循环系统、出水去五部分组成,核心部分由布水器、下三相分离器、上三相分离器、提升管、泥水回流管、气液分离器、罐体及溢流系统组成。
基本原理如下:两层三相分离器人为的将整个反应区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下部为高负荷区域,上部为深处理区。废水在进入IC反应器底部时,与从下三相气液分离器回流的水混合,混合水在通过反应器下部的颗粒污泥层时,将废水中大部分的有机物分解,产生大量的沼气。通过下三相分离器的废水由于沼气的提升作用被提升到上部的气水分离装置,将沼气和废水分离,沼气通过管道排出,分离后的废水再回流到罐的底部,与进水混合;经过下三相分离器的废水继续进入上部的深处理区,进一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后废水通过上三相分离器进入分离区将颗粒污泥、水、沼气进行分离,污泥则回流到反应器内以保持生物量,沼气由上部管道排出,处理后的水经溢流系统排出。
上反应室是反应器的低负荷区,它只是消化下反应室少量来不及消化的有机物,沼气产量少。产气负荷低,内循环不进入上反应室,上反应室较低的产气负荷和较低的水力负荷有利于污泥的沉降和滞留,从而能维持反应器内较高的污泥浓度。
由于厌氧消化速率取决于污泥浓度和传质速率,影响传质的因素是产气负荷和水力负荷,它们一方面是强化传质的重要因素,又是造成污泥流失的根本原因,而IC厌氧反应器由于有了内循环装置,改变了产气负荷与水力负荷的作用方向,在高负荷下能避免污泥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负荷与污泥流失相分离”,从而使IC厌氧反应器具有比UASB、EGSB更高的有机负荷。
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是在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厌氧生物反应器,与UASB反应器相比,它们大的区别在于反应器内液体上升流速的不同。在UASB反应器中,水力上升流速一般小于1m/h,污泥床更象一个静止床,而EGSB反应器通过采用出水循环,其水力上升流速一般可达5~10m/h,所以
反应器具有很大的高径比,可高达20米或更高。因此对于相同容积的反应器而言,EGSB反应器的占地面积大为减少;
颗粒污泥的膨胀床改善了废水中有机物与微生物之间的接触,强化了传质效果;
高容积负荷可达30kgCOD/m3•d;
布水均匀,三相分离器的工作状态和条件稳定。
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pp斜板沉淀池报价的江澜环保于2025/5/6 12:39:44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jinan.mf1288.com/jinanxinxing-2860438965.html